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研究报告:国金证券-9月金融数据评论:专项债挤压企业债券融资,三季度信用继续收缩但边际改善-181017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8-10-18 12:13:37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边泉水
研报出处: 国金证券 研报页数: 2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343 KB 分享者: lum****xi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基本结论
数据:9月M1同比4.0%(前值3.9%);M2同比8.3%(前值8.2%);新增人民币贷款13800亿(前值12800亿);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2054亿(前值19286亿)。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1、信贷:表外融资继续转表内,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偏好,信贷融资好于季节性。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不过,票据融资依然是银行填充信贷额度的重要手段,表明银行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合意融资需求并不算好。9月新增信贷13800亿,环比增加1000亿,较去年同期增加1100亿。从总量上看,受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影响,表内信贷总量依然较好。从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偏好是信贷融资好于季节性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居民贷款方面,9月新增居民贷款7544亿,环比增加532亿元;9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309亿元,环比减少106亿。非金融企业贷款方面,9月新增企业贷款6772亿,环比增加645亿,其中9月新增企业短期贷款1098亿,环比增加2846亿;9月新增票据融资1743亿,环比减少2356亿元;9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3800亿,环比增加375亿。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方面,9月新增非银金融机构贷款-603亿,环比多减164亿。
 2、社融:地方政府专项债挤压企业债券融资,表外融资继续收缩。9月地方专项债发行量大幅增加,对企业债券融资形成挤压效应,企业债券融资明显减少。此外,信贷依然较好,表外融资继续收缩。加入地方专项债后,社融余额同比为10.6%,比8月份低0.2个百分点,信用依然处于收缩状态。具体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14354亿,环比增加1214亿;新增表外融资-2891亿,环比多减217亿,其中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1435亿、-908亿和-548亿,环比分别变化-228亿、-220亿和231亿。新增直接融资413亿,环比减少3104亿,其中新增企业债券和股票分别为142亿和272亿,分别环比变化-3235亿和131亿。
 3、M2:居民存款明显增加,M2同比上升。理财产品到期,资金转化为居民存款,居民存款明显增加,且高于季节性。此外,财政存款下放也对存款形成提振作用,M2同比上升。具体来看,9月新增居民存款13269亿,环比增加9806亿,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对M2形成提振;9月新增非金融性公司存款3104亿元,环比减少3035亿,对M2形成拖累;9月新增财政存款-3473亿,环比多减4323;新增非银金融机构存款-9498亿,环比多减7287亿。
 4、三季度合意信贷需求偏弱等特征依然在延续,但也存在积极因素。年初以来,受去杠杆政策以及监管趋严的影响,金融环境存在着三个明显的特征是,一是合意信贷需求偏弱,票据融资推动信贷明显增加。二是委托、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受限,新增社融一直处于偏低状态。三是由于信用创造受限,存款增长乏力,M2同比偏低。三季度依然延续着以上三个特征,信用依然处于收缩状态。不过,三季度金融环境也呈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即信用收缩的力度在放缓。三季度社融余额同比较二季度低0.5个百分点,而一、二季度社融余额同比分别下滑1.5和0.8个百分点,三季度下滑幅度有所收窄,信用收缩的力度在放缓。未来看,四季度信用收缩将进一步改善。去杠杆政策是信用收缩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四季度信用可能依然处于收缩状态。从高频数据来看,截止10月17日,10月信用债净融资额为304亿元,直接融资偏弱;信托发行量偏慢,表外融资继续收缩。票据直贴利率偏低,银行仍然依靠票据融资用足信贷额度。但随着非标收缩的边际改善,预计四季度信用进一步边际改善。
风险提示:1.货币政策短期过紧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导致实际利率上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2.金融去杠杆叠加货币政策趋紧,令政策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上升;3.内外部需求同时下降对经济产生叠加影响。
 

推荐给朋友: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5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11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