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研究报告:新时代证券-从学习十九大中思考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新时代,新机遇-171104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7-11-09 14:29:05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潘向东,刘娟秀,文思佶
研报出处: 新时代证券 研报页数: 19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2,126 KB 分享者: yan****10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新时代面临新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美好生活不但包括物质文化,也就是“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重点,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也就是说明以后政府工作不但要关注经济发展的硬指标,也要关注美好生活的软指标,而且软指标的关注程度会不断提高。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从经济角度看,软指标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活力的进一步增强,例如法治的推进有助于私有产权的保护,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是保障、更是鼓励,而环保的提升也需要通过产业力量的壮大来有效解决实际的问题。一言以蔽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需要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解决好了又能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当前的不足决定未来的努力方向
在与经济直接相关的方面,报告提到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能力、实体经济水平方面的不足,也提到了环保、脱贫、贫富差距、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问题,强调必须着力加以解决。当前的不足决定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资源的投入方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也蕴藏着产业发展和投资的机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继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鼓励创新、区域协调、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做出了新的表述。报告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总量高增长的重要性正在逐渐让位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宏观政策方面
报告提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未来,宏观政策不但要围绕国家发展规划开展实施,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也会得到加强,不但在总量方面,更是在结构方面,例如货币政策已经在调结构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具体如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定向降准,可以预见类似的结构性宏观政策会逐渐成为常用工具。
金融政策方面
报告提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很多表述过去都有提到,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再次提出有可能有不一样的意义,例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体经济”这个关键词在报告中反复强调,谈问题的时候讲了,谈建设的时候也讲了,实体经济要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加速是可期的,同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因此未来加速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也是可期的。另一个重点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即在过去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加入了宏观审慎政策,是将防风险提到了新高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将长期不变。
新时代的资本市场蕴藏机遇
纵观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其实就是一次次制度安排的改革周期。改革推进市场出清,到红利释放经济繁荣,再到红利衰竭经济回落,尽管期间可能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和宏观政策调整产生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的扰动,但大体遵循如是规律。“十九大”为新一轮的制度安排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当然,改革需要过程,出清需要时间,但未来改革红利的释放值得期待。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两者的推进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伴随着不小的风险,这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难以接受的,但资本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投资者可以接受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也决定了直接融资将成为建设制造强国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持。
在这样的趋势下,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新时代的政策鼓励资本市场,新时代的红利释放提振资本市场,因此未来5-10年中国资本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三大行业、六大领域以及其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行各业都值得挖掘,而改革实际措施的逐步落地会成为最好的催化剂。
风险提示:无

推荐给朋友: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5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11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