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7-08-10 09:32:51 |
研报栏目: 机构资讯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陈蓉,濮维娜,胡超 |
研报出处: 光大证券 | 研报页数: 39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2,526 KB | 分享者: wil****821 | 我要报错 |
重点报告摘要
总量研究报告摘要
宏观
增长稳中现弱,货币增速续降——2017年7月经济金融数据前瞻
研究员/联系人:黄文静,邓巧锋,郭永斌,周子彭,张文朗
地条钢检查回头看,计划停止废七类进口,迎峰度夏,周期品价格再涨,带动PPI同比止跌反弹。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食品贡献抬升,非食品受基数拖累,CPI或再持平。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周期品价格“梅开二度”或将助力7月工业利润继续上扬。而外需持续向好。尽管正规信贷社融稳增,但非标受压,总体融资条件收紧,M2或再放缓至9.3%。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小幅回落至7.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滑落至8.3%,基建投资同比增速预计在16.5%,制造业投资预计下滑至5.3%。年中大促销透支部分消费能力,社消增速小幅降至10.5%。
宏观
周期股还有想象空间—7月PMI点评
研究员/联系人:周子彭,张文朗
7月PMI小幅回落,但经济平稳动能并未削弱。7月官方制造业PMI小幅回落至51.4%(上月51.7%),但近乎连续1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从历史数据看2017年7月PMI值往往处于相对低点。结合2季度GDP数据,目前PMI序列显示3季度经济增长相对稳定。通胀回升压力增大。供给侧收紧压力仍然处于高位,而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表征的需求面“稳中向好”,对通胀形成支撑。原材料价格指数暗含的PPI环比上升约0.3%,显示7月PPI同比可能接近5.7%。
基建房地产投资走势值得关注。非制造业PMI中的建筑业指数7月上涨1.1个百分点至62.5%。建筑业指数与基建地产投资增速趋势正相关,建筑业指数上涨趋势值得我们关注。7月份的PMI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动能稳定,为金融监管创造良好环境。债券市场态势依然偏紧,但偏紧的供给和略微上调的PPI数据将更利好周期商品和对应股市板块的表现。
宏观
显微镜下的美国复苏--美国二季度GDP点评
研究员/联系人:刘政宁,张文朗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增长初值2.6%,符合市场预期。个人消费开支增长2.8%,较一季度有明显的反弹。汽车销量下滑并非经济疲软,部分是因为消费者因油价走弱选择购买轻卡和SUV以替代小型汽车,而这些不计入汽车和零部件的产销。投资增速在库存变化的改善下由负转正,投资结构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014年以来,知识产权类投资增长强劲,占总投资的比重由危机前的18%上升至当前的25%,对GDP增长的平均拉动率较危机前高出0.05个百分点。国防开支大幅增长5.2%,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最高,未来或将继续增加。总体上,二季度GDP数据支持美联储在年内再次加息。我们维持9月宣布缩表、12月再次加息的判断。
宏观
股市、债市判断均印证—光大宏观十日谈
研究员/联系人:郭永斌,黄文静,谢超,张文朗,邓巧锋
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叠加需求较稳,周期股反弹继续,印证我们5月初的报告《周期股或“梅开二度”》中的判断。下游行业温和复苏,其中汽车销量反弹,票房受战狼2影响也出现改善;但房地产行业受限购政策影响继续趋弱,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降幅继续低位徘徊,整体土地成家面积也略有下滑;从中上游行业来看,供给侧改革叠加需求偏稳,钢铁、煤炭、有色价格继续反弹,其中螺纹价格创2015年新高,我们认为周期品的“梅开二度”尚未结束。
债券收益因经济较稳,流动性偏紧而波动中上行,印证我们在6月中旬的报告《跨越监管“三重门”》中的判断。7月中旬以来受税收上缴和地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影响,央行净投放资金增加(7月11日至今央行净投放7525亿元,而7月21日至今央行净投放1815亿元),但下旬以来央行净投放明显减少,整体市场资金仍呈现仍偏紧的状态,10年国债收益率曾突破3.6%,信用利差收窄幅度放缓。往前看,短期内经济偏稳,监管不会转向,债券收益率仍有波动中上行压力。
宏观
金融去杠杆之路还有多长?
研究员/联系人:张文朗,黄文静,邓巧锋
◆M2增速降至历史低位,委外有所赎回,同业理财规模收缩,同业存单发行增速放缓,金融去杠杆看似初见成效。到底如何量化金融杠杆?金融去杠杆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
◆金融杠杆比较复杂,但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分别是金融部门总体杠杆、银行杠杆以及债市杠杆,总体杠杆率并不很高,但结构性问题比较严重。金融部门的总负债与GDP之比重为3.4,低于主要经济体,但增速远快于其他国家。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低于MPA考核要求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而加入表外资产后,一级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2016年为4.6%,低于OECD建议的5%水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日益严重,资产与负债期限之比从2013年的2.7增加到2016年的3.5;对批发资金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多家银行的广义同业负债占比超出相关规定。债券市场总体杠杆率不高,但银行和非银在回购市场上的杠杆都在攀升,对批发资金的依赖越来越大。
◆银行同业和表外业务的异化是银行加杠杆的重要途径,且跟传统信贷业务边界模糊、相互交叉,导致银行体系的关联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加。2013年钱荒和去年的“类钱荒”,是银行体系流动性脆弱的集中体现。跟上轮加杠杆的具体路径相比,由于监管政策趋严,本轮嵌套的通道层数更多,通常为3层及以上,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空转更为严重;此外,银行对批发融资的依赖性愈发严重,多数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主动负债以扩充资产规模,而同业存单目前的加权期限仅有0.32年,期限较短且易受流动性影响,资金来源不稳定。
◆从梳理的杠杆体系可以看出,各项杠杆指标仍然较高,杠杆结构风险仍较大,金融去杠杆任重道远。从金融部门总杠杆率看,目前6.5%以上的年化增速远超历史和同期国际水平,杠杆增速或应回到3.5%左右;从银行杠杆率来看,其资本充足率若想达标,需要压缩广义信贷规模或补充资本金,从目前进展来看,均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而近期债市杠杆率又现回升苗头,近年来,中小行委外投资大发展,加上风控不强,非银金融机构的杠杆大幅攀升,其中委外基金在过去一年升了200%,今年二季度仅较一季度赎回6%,压缩空间仍然巨大。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